農業最新事件解讀
事件:5月13日(周五)盤后,印度政府宣布禁止小麥出口。
5月13日(周五)盤后,印度政府宣布立即禁止小麥出口,目的是為了控制印度國內市場商品價格上漲,確保國內糧食供應充足。部分得到印度政府批準的國家,可以獲得印度出口的小麥。
造成印度禁止小麥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本國小麥減產,優先保供國內,以抑制國內糧價上漲。印度3月份高溫,減產比較嚴重,往年有1.1億噸的產量,今年可能減產至1.05億噸,下降5%左右。同時,印度自身是糧食消費大國,其國內糧價也快速上漲,4月份印度小麥價格同比上漲接近7%,達到10年新高。
截至5月13日收盤,美小麥主連價格收于1180美元,日漲幅0.85%,近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6%左右,收盤價創下3月10日以來新高。
全球小麥供需格局: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小麥供需失衡。
回顧今年以來美小麥期貨價格的走勢,2月下旬美小麥價格快速上漲,從750美元左右的均價快速上漲至1300美元以上,3月8日達到最高的1363美元。這一時期主導的邏輯是俄烏沖突引發的全球小麥供給收縮。俄羅斯、烏克蘭是小麥出口大國,兩國出口份額合計30%,也就是對應5800萬噸的小麥出口量存在不確定性。
3月中旬以后,美小麥價格回落至1000美元左右,并且在1000美元的區間維持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。這一時期主導小麥價格回落的邏輯主要是印度(2021年出口份額4%)、澳大利亞(2021年出口份額12%)等小麥主產國有望增加出口,從而緩解俄烏沖突造成的全球小麥供給短缺。
具體來說:
印度上調小麥出口預期。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,產量大概占到全球的14%,但出口不算太多,出口份額僅4%左右。俄烏沖突以后,印度小麥出口量快速提高,4月出口小麥140萬噸,出口量同比增加近5倍,創歷史最高紀錄,市場預期5月出口量有望繼續攀升。今年3月底市場預期印度2022-2023年出口量將達到1200萬噸,而印度2021-2022年的小麥出口量為850萬噸,增長40%左右,印度的出口份額也將從4%上升至6%以上。
澳大利亞的小麥產量預期新高。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六大小麥生產國,產量與烏克蘭相近,且出口量較大,是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,出口份額占到12%。今年3月初,根據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局(Abares)的報告,澳大利亞今年的小麥收成預計將達到3630萬噸,比11月底的預測高出約5.5%。
也就是說,3月以來市場預期印度、澳大利亞等小麥主產國將增加小麥出口,從而緩解俄烏沖突造成的全球小麥供應短缺。印度禁止小麥出口以后,印度增加出口的預期被證偽,這將進一步加劇國際小麥的供需失衡。
結合5月13日美國農業部(USDA)公布的預測數據,預計2022-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約為7.748億噸,預計同期全球消費量將達到7.875億噸,小麥需求量仍將遠超供給量;2022-2023銷售年度全球小麥期末庫存約為2.67億噸(此前預期為2.72億噸),為六年來最低水平。
也就是說,全球小麥的供需結構已經較為緊張,存在1300萬噸左右的缺口;印度宣布禁止出口后,將帶來百萬噸級甚至千萬噸級的小麥缺口。
【北大荒】:烏克蘭70%以上的玉米都用來出口,出口量約3000萬噸/年,是第四大玉米出口國,全球份額約16%;俄羅斯玉米出口量約450萬噸/年;兩國合計份額占比約18%。公司主營范圍包括玉米,小麥,大豆,水稻等作物的生產及精深加工,銷售等。且擁有上市公司最大的種植用地1296萬畝。
【登海種業】:公司主營為玉米、小麥種子、玉米雜交種、蔬菜種子的生產;采用常規育種和單倍體誘導兩種技術。
【蘇墾農發】:國內一體化種植龍頭,主要產品是水稻,小麥以及大麥等主要糧食作物和種子。
【豐樂種業】:公司是跨地區、跨行業的綜合性公司,企業綜合實力與規模居中國種子行業前列。公司主營業務為種子和農化、香料產業。種子產業主要產品有雜交水稻種子、雜交玉米種子、常規稻種子、小麥種子、瓜菜種子;農化產業主要產品有旱地除草劑、殺蟲劑等;香料產業主要產品為天然薄荷腦、薄荷素油。
【荃銀高科】:國內種植業第一梯隊,荃銀高科是以種業為核心,農業服務為延伸的現代種業企業,通過對優良水稻、玉米、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種子研發、繁育、推廣、服務,并利用特色品種帶動訂單農業業務,荃銀高科擁有自主或合作選育的水稻品種共計242個,玉米品種61個,小麥品種2個,棉花品種6個,油菜品種4個。
【敦煌種業】:公司兩大產業目前擁有5大專業基地,其中瓜菜制種基地面積發展到2萬畝,玉米制種基地發展到13萬畝,比成立之初擴大10萬畝,棉種繁育基地穩定在5萬畝,脫毒馬鈴薯原種基地擴大到1萬畝,強筋小麥種子繁育面積達8萬畝,棉花基地控制面積達到40萬畝,占本地棉花總面積的50%以上。(來自韭菜公社APP)
農業最新事件解讀
事件:5月13日(周五)盤后,印度政府宣布禁止小麥出口。
5月13日(周五)盤后,印度政府宣布立即禁止小麥出口,目的是為了控制印度國內市場商品價格上漲,確保國內糧食供應充足。部分得到印度政府批準的國家,可以獲得印度出口的小麥。
造成印度禁止小麥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本國小麥減產,優先保供國內,以抑制國內糧價上漲。印度3月份高溫,減產比較嚴重,往年有1.1億噸的產量,今年可能減產至1.05億噸,下降5%左右。同時,印度自身是糧食消費大國,其國內糧價也快速上漲,4月份印度小麥價格同比上漲接近7%,達到10年新高。
截至5月13日收盤,美小麥主連價格收于1180美元,日漲幅0.85%,近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6%左右,收盤價創下3月10日以來新高。
全球小麥供需格局: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小麥供需失衡。
回顧今年以來美小麥期貨價格的走勢,2月下旬美小麥價格快速上漲,從750美元左右的均價快速上漲至1300美元以上,3月8日達到最高的1363美元。這一時期主導的邏輯是俄烏沖突引發的全球小麥供給收縮。俄羅斯、烏克蘭是小麥出口大國,兩國出口份額合計30%,也就是對應5800萬噸的小麥出口量存在不確定性。
3月中旬以后,美小麥價格回落至1000美元左右,并且在1000美元的區間維持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。這一時期主導小麥價格回落的邏輯主要是印度(2021年出口份額4%)、澳大利亞(2021年出口份額12%)等小麥主產國有望增加出口,從而緩解俄烏沖突造成的全球小麥供給短缺。
具體來說:
印度上調小麥出口預期。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,產量大概占到全球的14%,但出口不算太多,出口份額僅4%左右。俄烏沖突以后,印度小麥出口量快速提高,4月出口小麥140萬噸,出口量同比增加近5倍,創歷史最高紀錄,市場預期5月出口量有望繼續攀升。今年3月底市場預期印度2022-2023年出口量將達到1200萬噸,而印度2021-2022年的小麥出口量為850萬噸,增長40%左右,印度的出口份額也將從4%上升至6%以上。
澳大利亞的小麥產量預期新高。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六大小麥生產國,產量與烏克蘭相近,且出口量較大,是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,出口份額占到12%。今年3月初,根據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局(Abares)的報告,澳大利亞今年的小麥收成預計將達到3630萬噸,比11月底的預測高出約5.5%。
也就是說,3月以來市場預期印度、澳大利亞等小麥主產國將增加小麥出口,從而緩解俄烏沖突造成的全球小麥供應短缺。印度禁止小麥出口以后,印度增加出口的預期被證偽,這將進一步加劇國際小麥的供需失衡。
結合5月13日美國農業部(USDA)公布的預測數據,預計2022-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約為7.748億噸,預計同期全球消費量將達到7.875億噸,小麥需求量仍將遠超供給量;2022-2023銷售年度全球小麥期末庫存約為2.67億噸(此前預期為2.72億噸),為六年來最低水平。
也就是說,全球小麥的供需結構已經較為緊張,存在1300萬噸左右的缺口;印度宣布禁止出口后,將帶來百萬噸級甚至千萬噸級的小麥缺口。
【北大荒】:烏克蘭70%以上的玉米都用來出口,出口量約3000萬噸/年,是第四大玉米出口國,全球份額約16%;俄羅斯玉米出口量約450萬噸/年;兩國合計份額占比約18%。公司主營范圍包括玉米,小麥,大豆,水稻等作物的生產及精深加工,銷售等。且擁有上市公司最大的種植用地1296萬畝。
【登海種業】:公司主營為玉米、小麥種子、玉米雜交種、蔬菜種子的生產;采用常規育種和單倍體誘導兩種技術。
【蘇墾農發】:國內一體化種植龍頭,主要產品是水稻,小麥以及大麥等主要糧食作物和種子。
【豐樂種業】:公司是跨地區、跨行業的綜合性公司,企業綜合實力與規模居中國種子行業前列。公司主營業務為種子和農化、香料產業。種子產業主要產品有雜交水稻種子、雜交玉米種子、常規稻種子、小麥種子、瓜菜種子;農化產業主要產品有旱地除草劑、殺蟲劑等;香料產業主要產品為天然薄荷腦、薄荷素油。
【荃銀高科】:國內種植業第一梯隊,荃銀高科是以種業為核心,農業服務為延伸的現代種業企業,通過對優良水稻、玉米、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種子研發、繁育、推廣、服務,并利用特色品種帶動訂單農業業務,荃銀高科擁有自主或合作選育的水稻品種共計242個,玉米品種61個,小麥品種2個,棉花品種6個,油菜品種4個。
【敦煌種業】:公司兩大產業目前擁有5大專業基地,其中瓜菜制種基地面積發展到2萬畝,玉米制種基地發展到13萬畝,比成立之初擴大10萬畝,棉種繁育基地穩定在5萬畝,脫毒馬鈴薯原種基地擴大到1萬畝,強筋小麥種子繁育面積達8萬畝,棉花基地控制面積達到40萬畝,占本地棉花總面積的50%以上。(來自韭菜公社APP)